荣成市保密局
 
首页
>> 各市区保密局 >> 荣成市保密局
 
 
移动互联网给基层保密工作带来的影响

发布日期:2016-08-04访问次数: 信息来源:威海市保密局字号:[ ]


随着3G技术和智能移动终端的快速普及,移动互联网应用得到了飞速发展。移动互联网特有的新趋势、新特点给基层保密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。

一、带来的影响

一是信息传播速度快,泄密风险高。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,每个人随时随地都可用手机等终端设备获取、发布信息。相比传统网络,移动互联网信息传播速度更快,传播范围更广,一旦发生泄密事件,信息往往呈几何数级扩散,给保密管理带来极大挑战。2013年以来,发生了多起通过微信泄密的事件,机关工作人员将涉密文件主要部分进行拍照,通过微信发给同事,同事又通过微信在较大范围内传播扩散,造成涉密文件大范围泄露。二是传统安全机制难以适应,保密技术防护薄弱。传统网络最有效的安全机制是边界防护。过去网络都是有明确的物理边界的,做好物理隔离,可有效保护网络安全,而移动互联网的边界难以界定,传统的防护措施难以提供有效保障。比如将手机等智能终端连接到内网计算机,既能够访问内网又能脱离内网访问互联网,导致原来的内网物理边界荡然无存,应当引起高度警惕。三是终端高度智能化,监管难度增大。手机等移动终端增加了视频通话、宽带上网、大容量数据存储能,集传统手机、录音机、照相机、摄像机、电脑于一体,在方便工作和生活的同时,也加大了失泄密风险和泄密渠道。同时终端本身操作系统、防病毒软件等并不成熟,安全漏洞可谓层出不穷,这就使得智能终端更容易受到病毒的攻击,手机等终端很容易变成窃听器和监视器,严重威胁涉密信息的安全。

二、存在的问题

一是信息安全意识淡薄。一些基层单位工作人员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窃密手段、泄密途径等认识不足,未掌握足够的保密知识和防范技能。部分工作人员发生的使用网盘、OA存储内部文件,微信传递敏感信息,将手机接入内网计算机进行充电等行为,探究起来,都是保密知识缺失、信息安全意识淡薄导致的。二是保密技术监管不到位。当前移动互联网已全面普及,但保密技术远远滞后,基层单位保密检查工具仍然是针对传统网络条件下保密监管,无法对移动终端保密管理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测,使用手机扫描涉密文件,使用微博、微信进行共享涉密信息等违规行为,仍是保密监管的盲区。三是保密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。有些单位虽然制定了一些保密制度,但这些制度大都是机械地套用上级规定和要求,或是从网上下载,换上自己单位的名称,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,对移动互联网条件下信息传输、发布中相关保密要求未及时更新完善。

三、对策建议

一是加强宣传教育,提高保密意识。结合当前保密形势及部门岗位特点,准确把握保密宣传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对象,通过专题辅导、观看警示教育展等形式,做好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保密防范的宣传,提高基层工作人员保密基本知识和技能,提升履行保密责任的意识和能力。二是细化技术措施,增强防范能力。在利用好保密技术监管平台,对机关单位计算机及网络进行保密检查的同时,及时对监管平台进行升级,将移动互联网终端纳入保密监管范围,找出基层单位在使用移动互联网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,及时消除泄密隐患。三是完善保密制度,严格规范管理。落实《手机使用保密管理规定》、《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》等,严禁使用手机等终端设备发送、接收、存储涉密信息的违规行为,督促有关单位在使用微信、微博等平台发布信息中严格履行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手续,确保涉密信息不上网、上网信息不涉密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荣成市委保密办 于鹏)





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
 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